皖北萧州的风味小吃,首推“啥汤”,与临近的河南胡辣汤和淮南牛肉汤并称“三绝”。“啥汤”是啥汤?
1。丐仙传宝
据说几百年前,萧州刘家有位屡试不第的穷秀才,在无奈之下弃笔从商。他在南关开了间早点铺,老两口忙上忙下,生意不温不火。
有一年冬天,天降大雪,有个老乞丐冻昏在刘家店门前。心善的刘老秀才两口子将老乞丐抬到屋内,给他灌了姜汤,还腾了一间屋子让他住下来。
可这老乞丐也是奇怪,对刘老秀才的救命之恩也不言谢,每天饱饭之后便安然高卧,更不到早点铺里搭个手。到了来年春天,老乞丐突然又病得起不了床。刘老秀才为他请医问药,却都不见效,正担心发愁,老乞丐有气无力地说话了,说他这病只需要一锅汤羹药便可痊愈,不过这汤羮药要按他说的食材和配方去熬制。
“麦仁、葱、姜、五香粉、盐……”老乞丐掰着手指头一一点数。
刘老秀才刚要去操办,老乞丐又说还需要一味药引子,就是院中那几只孵蛋的老母鸡。刘老秀才的妻子一听,噘起了嘴:“全指望着这几只老母鸡下蛋换钱贴补家用呢,都吃了,日子还怎么过?”
可救人要紧,刘老秀才当即杀了那几只老母鸡,按照老乞丐的指点一一处理了食材,直到傍晚时分才把这些食材焖在了锅里。文火熬了两个时辰后,估摸着差不多了,刘老秀才去叫老乞丐,却怎么也唤不醒他,只好继续焖在锅中。老乞丐一觉睡到天放亮,眼一睁就嚷着要喝汤羹药。刘老秀才忙起身打了一碗面粉糊,倾到锅中,大火烧开后再揭开锅,顿时蒸汽氤氲,异香扑鼻,用勺子一捞,鸡肉全不见了,锅中的汤浓淡相宜、色若紫玉,忍不住尝了一口,啊,味道好美!刘老秀才盛了一碗正准备端给老乞丐,一转身却见那老乞丐不知何时已下了床,正笑呵呵地立在他的身后,红光满面,毫无病态!
老乞丐笑道:“你这锅汤尚缺一味,待我指给你看!”说着,伸出右手食指往锅中空戳了两下,让刘老秀才两口子再品一品汤的味道。老两口一尝,哇,果真味道更好了,那鲜味从喉咙间直通丹田,遍体舒适通泰!刘老秀才惊喜地问:“这、这是啥汤?”
“哈哈,你说是啥汤就是啥汤。”老乞丐随手抓起笔,在书案上铺开纸,写下“啥汤”这两个字,然后道:“叨扰了二位几个月,无以为报,就把这‘啥汤’留给你们,你们以后只需卖啥汤,子孙后代便吃着不尽了。”说完,老乞丐拱拱手就要告辞。
刘老秀才蒙了,倒是他妻子反应快,忙一把扯着老乞丐的袖子道:“可……可这啥汤中缺的一味,也就是你手指指出的味儿,让我们以后如何熬出来?”
“看来你这老婆子还真有点贪心呢!”老乞丐笑道,“也罢,就将我的这根手指头留给你们以后点化啥汤这一味吧!”说着,他抓起案板上的菜刀一刀把右手食指剁了下来!刘老秀才吓傻了,急忙阻拦却是不及,又见房内金光一闪,老乞丐不见了,案板上遗有一段晶莹的玉指!此时,空中传来老乞丐的朗朗笑声,抬头一看,只见老乞丐迎着朝阳冉冉飞升,转瞬即逝……
此后刘老秀才按照老乞丐所传的秘方,熬啥汤、卖啥汤。果然如老乞丐所言,人们喝了啥汤无不称好,喝了还想喝。
早点铺生意好了,刘老秀才小灶变大灶,草房变瓦房,瓦房变成了拐角楼,拐角楼的门楣上高悬着老乞丐题的“啥汤”二字。刘老秀才善心得好报的事也传扬开来,人们纷纷猜测老乞丐定是神仙下凡,他遗下的那枚玉指便是仙人指!
刘老秀才把仙人指奉若至宝,用一段碧绿的竹管盛了,锁进佛龛下的密柜中。每天第一个来到刘家啥汤店的食客会看到这么一幕:熬焖了一夜的啥汤就要揭盖了,刘老秀才方将竹管取出,口中念念有词,在揭盖的刹那间对准汤锅指点几下,然后一声悠长的吆喝:“开锅了——”
说来刘老秀才并非悭吝之人,他毫无保留地将啥汤的配方公布于众,只是仙人指这件宝物,只在刘家子孙中传承,且传男不传女,传长不传幼。
2。知县谋宝
到了乾隆年间,刘家啥汤店的掌勺人名叫刘文仁。刘文仁在书塾读书时,聪明好学,文思敏捷,老塾师对他赞不绝口,称许他若走科举之途,至少可取举人功名。但限于刘家“传男不传女、传长不传幼”的祖规,身为长子的刘文仁最終还是痛惜万分地下了学,接过了老父亲手中的啥汤勺。
既然干了,那就得干好。刘文仁经过一番琢磨,首创了在啥汤中打蛋花的吃法——为了避免留下生蛋的腥气,掌勺师傅以惊人的臂力和准头,把煮沸的高汤举到半米高,手腕一扬间,沸汤如飞流瀑布急冲直下,倾入盛有鸡蛋汁的碗中,不溅不溢,一碗蛋花就成了!冲了蛋花的啥汤美味沁腑,叫人难以忘怀。如此一来,刘家啥汤店的生意更红火了!
这一年,萧州换了个知县,名叫刘王瑗。那年月,黄河流经萧州,几乎年年发洪水,百姓遭灾,朝廷为治黄河费尽心思。这刘王瑗本是河道总督府的一个老书吏,堪称治水能手,朝廷特地破格提拔他来萧州当了知县。
【『啥汤』传奇】相关文章:
4.杜利奥纳人的国土
5.菲纽斯和妇人鸟
6.瓦尔哈尔宫
8.许罗斯和他的子孙
10.黑夜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