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天天故事网,与您分享正能量的故事!

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

时间:08-11 故事会 提交错误
-->

  徐立平,男,汉族,中共党员,1968年10月出生,1987年9月参加工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固体火箭发动机燃料药面整形组(徐立平班组)组长。徐立平工作三十多年来,立足航天固体发动机整形岗位,不惧危险、执着坚守、勇于担当,练就了一身绝技绝招,多次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成为我国航天固体推进剂整形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他把事业放在崇高位置,以严慎细实的极致追求,以国为重的赤胆忠诚,为火箭上天、导弹发射、神舟遨游“精雕細刻”,让一件件“大国重器”华丽绽放,被誉为新时代“雕刻火药、为国铸剑的大国工匠”。
  
  在炸药桶里工作
  
  徐立平是“航二代”,父母都是老一辈的航天人,母亲更是我国第一批固体发动机药面整形工。从小耳濡目染,徐立平也走上了航天这条路,骨子里也自然而然地传承了父辈骨血里不灭的航天精神。
  
  1987年,不到19岁的徐立平技校毕业后,来到母亲工作过的地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固体发动机整形车间。入厂教育第一课就是发动机点火试验,现场巨大的轰鸣声和腾起的蘑菇云,深深地震撼了徐立平,随后的安全培训更让他刻骨铭心。
  
  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药面整形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再精密的机器也无法完全替代人工。这个岗位的高危险性令人闻风丧胆,操作人员犹如躺在炸药包上,一旦出现意外,一丝逃生的机会都没有!
  
  参加培训的同事们都惊呆了,他们都没有想到,原来自己将要从事的事业,竟是如此危险!
  
  晚上,有个要好的同学找到徐立平,他们是同一批参加工作的。同学紧张地说:“今天参加培训后,我不想在这个岗位上干了,这就是在炸药桶里工作,太危险!”
  
  徐立平平淡地说:“我没感觉到危险,我只觉得自豪。你看到导弹发射、火箭上天时的情景吗?多么壮观啊,看着就热血沸腾。你再想想,如果那壮观的场面是由我们的双手创造的,又是多么自豪!至于你说的危险,这个岗位我妈干了一辈子,不也很平安吗?只要严守操作规范,就不会有危险。”
  
  同学的眼睛一亮:“是啊,危险是可以克服的,但荣耀却不是想有就有的。”
  
  后来,在师父的指导下,徐立平从最基本的拿刀、推刀学起,在试件上反复琢磨和练习,下刀不能太深,切削要薄,用力要匀,更重要的是“心要静,不可浮躁,要心无旁骛”。他一刀一刀地勤学苦练,刀具都不知练坏了多少把。
  
  功夫不负有心人,徐立平的双手越来越有感觉,时间长了,他只要摸一下,就能修整出符合设计要求的药面。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徐立平整形的精度,不超过0。2毫米!
  
  选择整形岗位,就意味着选择与危险为伍,与死神做伴。药面微整形的特殊性,要求操作时工房里最多不超过两个人。戴上护具开始工作后,只有眼睛在注视,双手和刀具在移动,绝不能出现一丝疏忽和纰漏。夏天,厂房闷热难耐,推进剂特殊的味道吸引着大批蚊子前来,给操作带来很大影响。冬天,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会让冻僵的双手麻木,只能放在暖气上烤烤,再重新拿起刀具操作……这样的日子,徐立平一直坚持到现在。
  
  年轻的心跳
  
  1989年,国家某重点型号发动机进入模样研制攻坚阶段,连续两台发动机试车失利,又一台即将试车的发动机药面再现裂纹。为彻查原因,在没有先进探伤检测设备的条件下,专家组毅然决定,就地挖药,寻找“病根儿”。
  
  就地挖药,意味着要钻进已装填好烈性推进剂的发动机燃烧室内,挖出浇注固化好的火炸药,挖药量极大,这在工厂还是头一次。艰难可想而知,危险更不必说。
  
  没有丝毫犹豫,一支平均年龄30岁出头的突击队迅速组成。这次任务的名单上,并没有还不到21岁的徐立平,但他主动要求加入。师父说:“这次任务是前所未有的艰巨和危险,你想好了吗?”
  
  徐立平说:“我想好了,师父放心,我一定能完成任务。”于是徐立平成了突击队最年轻的队员。
  
  工作果然是前所未有的危险:狭小的空间,半躺半跪在成吨的炸药堆里,忍着浓烈而刺鼻的固体燃料药味,突击队员们用木铲、铜铲非常小心地一点点抠挖。那一刻,他们毫无顾忌地把自己交到了死神的手中。为防止用力过大引起强摩擦,每次最多挖四五克。高度的紧张和缺氧,每人每次最多只能干上十几分钟。作为最年轻的突击队员,徐立平每次进去总要多坚持几分钟,好让师傅们多缓一会儿。
  
  就这样,历时两个多月,挖出了300多公斤推进剂,成功找到了故障原因,修复后的发动机地面试车圆满成功。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查明了脱粘原因,后续发动机试车连战连捷,重点型号结束了艰难的模样阶段研制。
  
  在这场冒着生命危险的攻坚战中,突击队员们经受了巨大的体力和毅力的考验。挖药结束后,徐立平的双腿疼得几乎无法行走,医院也查不出病因。母亲疼在心里,却什么也没说,只是强迫他进行锻炼。所幸在高强度的物理训练下,徐立平的双腿逐渐恢复了过来。
  
  直到今天,徐立平仍清楚记得当时的情景:“那里面太安静了,除了铲药的声音,只有自己的心跳声,像雷一样在耳边响起……”
  
  “立平刀”,保平安
  
  徐立平不是不怕危险,他们全家11口人,除了三个上学的孩子,其他都是航天人。弟弟和他一样,也在一级危险岗位工作,一次意外事故中,全身70%被烧伤……徐立平万分痛心,他发誓,只要自己还在整形岗位,一定要研制出更好用、更科学、更安全的整形刀具。
  
  2005年,又一个重点型号任务投入批产,周期要求紧,任务量大。组员们不停地加班加点,仍满足不了进度要求,整形工序一度成为全院该型号生产的严重瓶颈。
  
  看到大家疲惫的样子,作为班组长的徐立平既心疼又着急。怎么办?怎么改进?这些问题一直在他脑子里不停地转。
  
  一天晚上,徐立平看到儿子在用削皮机削苹果,看着快速转动着的削皮机把手,他突然有了“灵感”。他立刻兴奋地找来笔和纸,涂涂画画起来。
  
  第二天一上班,徐立平就带领大家开始设计、加工。刀具做成了,他先拿去试用,经过反复试验、修改,一个半自动整形专用刀具诞生了。之后,大家针对该批产品的特点,配套设计加工了专用整形平台,称量、整形、校准工作一气呵成,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操作安全可靠性和质量稳定性也得到有力保证。厂党委将这个刀具命名为“立平刀”,还举行了命名仪式。
  
  经过不断摸索和实践,徐立平根据不同类型发动机、整形的不同阶段和不同部位,设计、制作和改进了三十多种刀具,其中九种申请了国家专利,两种已获授权,一种获得陕西国防科技工业职工创新奖。
  
  “再艰难的道路总要有人去走,再危险的岗位总得有人去干!”这是徐立平最爱说的一句话。32年一直与危险“共舞”,支撑他的理由在青年时已经扎根在他心里:每当看到导弹发射、火箭上天的时候,心中的自豪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自己付出的一切都值得!

【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相关文章:

1.勇敢及战争之神提尔

2.海姆道尔和人类的等级

3.天地开辟与神之起源

4.杜利奥纳人的国土

5.菲纽斯和妇人鸟

6.瓦尔哈尔宫

7.带回地狱的恶狗刻耳柏洛斯

8.许罗斯和他的子孙

9.南极星和北极星的传说

10.黑夜女神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