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了。
身高1。8米的老吴走进教室,他一袭黑衣,两手空空。他没有讲课,只是让学生看《雷雨》《边城》,读《诗经》,欣赏莎士比亚的长篇原著……
没有大量的练习题、没有模拟试卷、没有课后作业,有的就是读原著、讨论、写心得体会……
11年了,在深圳宝安区新安中学,在高考重压下,特级教师吴泓抛弃传统的语文课本,自创专题语文学习。
上语文课就是读书讨论
“老吴,我们爱你。”
听说有记者要报道吴泓,已上大学的吴泓的学生,争相要讲述“老吴”的好,“我们永远是老吴的学生,我们以遇到老吴而庆幸”。
提起吴泓,暨南大学行政管理专业11级的李友林印象深刻:上第一堂语文课,老吴把他们直接带到了学校电脑室。上课不用说“老师好”,吴泓也没有自我介绍,他简单介绍一下学习网站,然后平淡地说了震惊全班却让人兴奋无比的话:“以后上我的语文课,基本上是先在电脑室上4节阅读课,再在教室上两节讨论课,你们每个人都要学会专题写作,作业就是每两个月写一篇论文。”然后就下课了。
对吴泓的教学模式,他的学生陈柏全这么总结:老吴的研究性学习首先完全是靠自觉—先把整本书看完,再看关于这本书的学者、专家的观点、看法,最后找到自己的主题或者是从感兴趣的方向进行论述。“从一无所知到最后的深入剖析,在这过程中,阅读能力、分析能力、逻辑能力等得到锻炼,岂是学习一首古诗、一篇文言文所能达到的!这样真正的语文课谁不喜欢呢?”
做“新诗”专题教学
很多学生难忘吴泓老师的“新诗”专题教学。
为了说明什么是“新诗”,吴泓推荐了《朦胧诗派》等两本书。至于学生选什么诗集,全凭个人兴趣。
在深圳大学读大一的翁毓龄回忆说,他们就上网搜索“新诗”名作,最后到书店买,到网上邮购,“这不是填鸭式的灌输,而是自己找材料分析,说什么写什么都不受约束”。
李舒开始选诗人于坚的作品,她说越看越看不下去,“实在太泛滥了”。吴泓就说:“要你读,又不是要你去欣赏,也可以去批判嘛。”李舒茅塞顿开,她就想阐述自己的看法。“虽说准备高考,我一直很认真,但从来没有哪一次我熬过这么多夜!”李舒说,为了写这篇论文,她看了大量对于坚作品的评论、对新诗的欣赏的文章,“完成论文时,那感觉比买彩票中500万还高兴!高考考现代文欣赏,我们都会写论文了,还怕‘欣赏’吗”。
有论文,成效已经很不错了。老吴还让学生去搞一个诗歌朗诵会,“读出来,就会有感觉,埋头死分析没啥用”。
那次诗歌朗诵会完全由全班同学自己策划、自己排练,吴泓只是提建议,做幕后指导。经过半年的精心准备,同学们逐一上台尽情朗诵,完全融于自己喜爱的诗作意境里,情到深处,一些同学都哭了。“只有去朗诵诗歌,才能体会到它的美与独特,一次大庭广众下的朗诵,终生难忘!”李友林回忆道。
如今就读于中山大学的蔡燕虹感慨:“以前学了那么多诗,我们一句都难记住,老吴叫我们做的专题,3年过去了,我至今难忘!”
改革缘由:生活面窄,阅读量少
2000年,作为特级教师,已经教了10年语文的吴泓,从广西来到深圳宝安区新安中学。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让很多老师慕名前来听课。然而,一年下来,学生的情况并不乐观:50%的学生书写凌乱,20%的学生字迹难辨;85%的学生阅读量少,思维缺乏深度,写作内容浮浅苍白。“老师讲得精彩,怎么换不来学生的精彩?哪里出了问题?”
一个偶然的机会,吴泓“瞄”到学生在读的历史教科书中描述李鸿章是卖国贼,但如今学界对他的评价早已有多种说法。此时的吴泓有了自己的想法。
“想不想看看‘另类书’?”学生们饶有兴趣。于是,吴泓复印了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在语文课上让学生阅读、欣赏。“他们非常感兴趣,平时上课发言是很难的,但在读这本书时,学生们经常为了自己的一个观点展开辩论。为了弄清楚对一个人作出的结论为什么如此悬殊,他们又去翻阅其他资料,读相关的很多书。”
短短1个月里,几乎所有的学生在阅读、思考和表达上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吴泓说:“那种惊喜、激动和成就感无以言表。”
吴泓模式:筛选经典,让学生两年读150万字
吴泓的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学习主要在高一、高二推行,高三则针对性地转入高考备考。他选定的古今中外经典作品分三组:
第一组“中国古代”9个专题,涉及《诗经》《楚辞》《世说新语》《红楼梦》,以及陶潜、李白与杜甫、韩愈、苏轼、王安石的作品。
第二组是“中国近现代”9个专题,涉及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呐喊》《彷徨》,《雷雨》,穆旦作品,《边城》,张爱玲作品,《呼兰河传》,《围城》以及中国当代诗歌。
第三组是“外国”10个专题:读莎士比亚,读雨果,读托尔斯泰,读海明威,读《百年孤独》,读卡夫卡,读伍尔芙,读《等待戈多》,读加缪,读里尔克。
28个专题编排的内在逻辑是根据学生在高中阶段思维发展由“感悟”上升到“思辨”,并以“思辨”为主逐步过渡到“研究”的规律。
学生们专题学习大概的流程为四步:在专用网上浏览所读专题的背景资料;再读原作,深入思考;定题写作,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写成一篇文章,上传到网上,接受大家的点评;通过辩论会、朗诵会或课本剧等不同形式让学生们深入体验。
“突破一学期一本语文‘教科书’的藩篱,选入并整合大量与专题相关的阅读材料,组合成专题学习课程。在完成语文学习基本任务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并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能力和品质,既见‘林’,又识‘木’,方成‘气候’。”吴泓说。
【高中老师吴泓:抛开教材闹革命】相关文章:
4.杜利奥纳人的国土
5.菲纽斯和妇人鸟
6.瓦尔哈尔宫
8.许罗斯和他的子孙
10.黑夜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