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中的独臂方达震动了无数人的心。在地震中失去右臂的弟弟方达,没有因为身体的残疾而萎靡颓废,他以勤奋努力和坚强意志在异乡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并一直试图把心灵受到重创的母亲带出阴影,重聚起这个支离破碎的家庭。用扮演者李晨的话来说:“方达代表着一股最积极的力量,他是修复心灵、化悲痛为坚韧的最佳范本。”
残疾人有最强大的乐观
美国《新闻周刊》把《唐山大地震》提到了与《辛德勒的名单》齐肩的高度,称赞导演冯小刚为“中国的斯皮尔伯格”。但盛誉之下它也遭遇了些许质疑。方达的扮演者李晨就亲身面对过批评:“我去四川做宣传,有人冲我嚷嚷:‘你们拍这片不是给唐山人揭伤疤嘛!’我很认真地告诉他:‘其实我们拍的不是灾难片,而是励志片。”
与原著《余震》相比,《唐山大地震》要温暖许多。在李晨看来,这部电影的立意不是要带着人们重温痛苦的记忆,而是为了帮助人们在大灾之后重塑信心。“尤其是近两年咱们经历了那么多天灾,对灾区人民来说,心灵重建比房屋重建重要得多。”为此,李晨专门去了一趟玉树灾区,亲身体验天灾对人的心理摧毁到底有多深远。
在《唐山大地震》里,弟弟方达成为被选择继续活下来的幸运儿。他没有自怨自艾,而是拖着残臂努力地奋斗着。他身兼分担痛苦和重建家庭的双重责任,更有对生命的美好希冀,作为既幸运又不幸的缩影,他将泪水隐藏在自我戏谑中,把惨痛化成了坚韧。这些亮点,都成为吸引李晨接拍这个角色的原因。
“讲方言,年龄跨度大,而且还残疾。”第一次翻看剧本,李晨就发现难度远远超过自己的预期。为了百分百还原人物的本来面目,他自费聘请了一位唐山人,拍戏期间寸步不离,一字一句地教他唐山话。李晨还通过唐山市残联找到一位在事故中失去左臂的残疾人,与他形影不离地生活了十来天,以便最直观地见证对方处理生活的每个细节,用心去感受一个残疾人的心理。
剧中的方达用一支残臂流畅自如地写字、刷牙、拧毛巾、穿衣服、拧瓶盖,这些细节都来自于李晨向那位残疾人朝夕相处的学习,但在他眼里,对方教他最多的不是动作,而是心态。“他虽然身体残疾,内心却非常乐观。有一次我伸手想帮他,他却用仅有的一只手按住我的两只手,说:‘我行。’”这个虽然简短却掷地有声的回答让李晨忽然明白了做一个残疾人最强大的境界就是乐观。于是,他也把这种乐观融入到方达身上。
拍摄在杭州火车站偶遇陈道明的那场戏,那句轻松调侃的“你是军人。我还是残疾人呢”,就是李晨主动向冯小刚提出一定得加进去的台词。“真正从大灾大难中走出来实现了心灵重建的人,不会因为自己受伤了、残疾了就对社会有抵触情绪,相反,他会拿自己的残疾当成无伤大雅的玩笑,甚至可以成为招揽生意的一种方式,这是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毁灭的人所不能理解的。”
首映那天,坐在台下的李展对着银幕忐忑不安,直到听见后排一个观众悄声说:“那个残疾人演得真不错!”他紧张、担心的情绪一下子平静了。他幽默地用唐山话告诉我们:“我的心,终于落听了。”
最想说:年少成名,可怕
19岁就出道的李晨,也曾经在青春期经历过人生的一场大地震,在纠结、叛逆、轻度抑郁症的连番余震中撞得头破血流。
19岁那年,刚刚考入某艺术学院的李展,还没来得及系统地学习表演,就幸运地击败数千位竞争者,主演了电视剧《十七岁不哭》。“当时觉得表演轻松得很,我一点都不紧张,完全是本色演出。”播出后,李晨塑造的那个成绩优异、有着淡定笑容和沉稳气质的简宁一时间成为完美少年的代名词,他还没毕业就尝到了明星的滋味儿,“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收到几千封粉丝的来信,家里的信箱根本塞不下。”
越来越多的知名导演向他伸出了橄榄枝,《花季雨季》、《秦颂》、《刑警本色》……渐渐地,李晨开始觉得自己是个腕儿了。“那会儿我挺浮躁的,因为我还不到20岁,全国观众都认识我了,还有那么多同龄人捧我,能不张扬吗?”尤其在选择角色上,以他当时的年龄只能演学生和儿子,可他偏偏对演顺手的角色比较抗拒,全都拒绝-而他想演的又不适合他的年龄。“我最喜欢的作家是王朔,尤其是他写的那些红色子弟的故事,我特别痴迷。我自己也是在军队大院里土生土长起来的北京男孩,所以我特渴望能演《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血色浪漫》那样的电视剧,但不凑巧,人家都没看上我。”
找上门的导演越来越少,年少气盛也让他疏于反思。如今想起来,他感慨颇深:“年少成名其实是一件特别可怕的事儿。每个人都应该在相应的年龄承载他能够驾驭的东西,如果超越了载重量,心态就不能正常前进,肯定会偏离原有的轨道。现在我每次看到电视上年纪轻轻的大学生参加选秀,渴望着一夜成名,我就特想问:你在展现才华和个性的时候,是否预见过成名可能带来的种种后果?你能驾驭那些后果吗?”遗憾的是,在李晨那个年纪,年少成名大多是个例,没有人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伴随着自负与失意的纠结,李晨从艺校毕业了。这个昔日优秀的表演系学生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没有接过戏,甚至考虑过一走了之,远离表演,像韩寒那样做一个职业赛车手。“我15岁就学会了骑摩托车,读艺校之前一直在北京摩托车队的训练场里练,参加过沙漠拉力赛,最高时速开过将近300迈,还因为飙车摔得腿部骨折。”宅在家里一年。他也尝试过做生意,先后开过酒吧和时装店,把之前拍戏存下的私房钱全部投了进去,可对生意一无所知的他没撑多久就关店了。初出校门的李晨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只能乖乖地继续宅在家里。“那段时间我也不想说话,也不想干事儿,就一个人闷在屋里不出来,每天狂写日记,最后都有点轻度抑郁症了。当时回想起简宁常挂在嘴边的台词:‘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学坚强’、‘就算再兵荒马乱,我也要从容’,觉得特别难受,现实中的我怎么就做不到呢?”
19岁那年我就红过了
一年后,李晨被母校校长推荐在一部电视剧中出演男主角,他遇到了一位帮助自己重塑心态的导师——傅彪。回忆起重新出道的表现,李晨忍俊不禁:“可能是沉寂了太久生疏了,再演男一号,我特别紧张,甚至紧张到说台词的时候手都在发抖。”和李展搭戏的傅彪看出了他的异常,没事就和他聊天开导他。
“傅彪老师让我对奋斗有了新的理解。以前我认为奋斗是激情是执着是拼命,所以我从不向任何人妥协,不满意的我就拒掉,总以为还有很多机会排着队等我。傅彪老师的奋斗却是沉默是持久,他让我明白一个人只有真正懂得了奋斗的意义,才能耐得住寂寞,在默默积累中等待时机。”三十集的戏拍下来,李晨觉得又找回了刚进艺校时的自己,他也重新读懂了那句曾作为自己标志性口头禅的“就算再兵荒马乱,我也要从容”。
后来的日子里。李晨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淡然的心态,红花绿叶、主角配角,他从不挑剔,日程表被排得满满当当。没想到荣誉接踵而来:2008年,李晨主演的电影《地下的天空》获得了法国里昂电影节“评审团最高奖”等4个国际电影节的5项大奖。2009年,李晨凭借《极限救援》获得第37届国际“艾美奖”最佳舅主角提名。揭幕前夜,他在首都机场遇上了大雾,没能及时赶到现场,最后导演只得举着他的西装在颁奖台上走了一圈。有朋友为李晨惋惜。他调侃地回一句:“要说红啊我早就红过了。19岁那年,我红得比谁都早!”
盘点李晨演过的所有角色,最让他印象深刻的就是《士兵突击》中吴哲的那句“平常心”,他说:“因为这句话说的就是我的经历。”20岁出头的时候,他经历过崭露头角,经历过青黄不接,也经历过如日中天,“环境逼迫我比同龄人更早地懂得了平常心,以前演简宁时念那些励志的台词,觉得台词只是台词;等到我演吴哲时念‘平常心’,才知道它不是别人的台词,而是我的心态。”
【李晨:在相应年龄承载你能驾驭的】相关文章:
4.杜利奥纳人的国土
5.菲纽斯和妇人鸟
6.瓦尔哈尔宫
8.许罗斯和他的子孙
10.黑夜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