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没想到母亲连这样的话都能说得出口。我和小周一样,时隔多年后我们都明白了,父母之所以说出这样的话,只是因为你要去的那个地方,他们一无所知。
“你充其量,也就能当个主持人。”母亲怕他沮丧,补了一句。
尽管母亲在后来的劝说过程中还说了很多别的话,但小周只记住了这一句。那年他初中还没毕业,听别人说,想做主持人就要上全国最专业的大学,他几经周折,听说中国传媒大学就是那所最专业的学校。
于是,他暗下决心,不管今后能不能唱歌,这所大学,他一定要上。
【05】
艺考以前,高中大大小小的晚会,小周全部主持过。即便这样,去艺考之前,他心里还是没谱。
除了对外面的世界有种未知恐惧,小地方的人还有一个特色,大家都认为“关系”才是唯一生产力。那时,所有听说他要去考中国传媒大学的人,无一例外地对他说:“你家没关系,你敢去考那种学校?我说句话你别不爱听,人可以有梦想,但是梦想还是得实际一点。”
小周还没顾得上回嘴,对方继续自顾自地说:“不过啊,见见世面也挺好的,让你明白外面的世界没你想的那么容易。考不上千万别灰心,咱们这儿的大学也挺好的,做不了电视台主持人,你给亲戚朋友主持婚礼啥的也不赖,哈哈哈……”
听了无数次这样的忠告,小周跟着父亲搭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他们在北京南站下车,搭地铁到东直门,走出地铁站那一刻,看到眼前的银座,小周说,他被眼前的北京震住了,十几年来,他从来没觉得自己那么土过。
一直以来,要说从没因为别人的话受过影响,多少也有点不真实。
来北京前,艺考老师苦口婆心地跟小周所在的班强调:“如果你们担心小地方不公正,我给你们唯一的建议,就是去北京考试。”回到家,小周就把这句话转告给父母,真的报名去北京的考点。
考试那天,小周碰到了班里的一个女生,她身边同样跟着父亲,一副有备而来的架势,把小周已经听过无数次的话又说了一遍:“没找人啊?那你还来?算了算了,不打击你了,就当高考前出来散心吧。”
报名时小周同时选了播音和编导,母亲问他:“如果你两个都能考上,你选哪个?”小周犹豫了一会儿,回答母亲:“编导吧,学了这个将来一样能干播音。”
小周没通过播音的复试,却一路过关斩将,杀到了编导的终试。
几个月后的某个早晨,小周当着全校师生的面从教室窗户里翻了出去,没注意到窗外的土地恰好是一个下坡,他当着一千多人的面摔了个狗吃屎。为了装酷,他强行在地上打了個滚,接着站起来,强装没事回到了班级的队伍里,还没忘记把手里的班卡递给了求他帮忙取卡的女生。
回到教室,他才发现,他的脚踝已经肿得像一根萝卜。那天在去医院的路上,小周收到了中国传媒大学的考试合格证。
【06】
我们公司很多员工和小周一样,都是中国传媒大学的毕业生。我也是加入了这个团队之后,才偶然听他们讲,曾经的中国传媒大学,有一套严格的“训新”制度。每个到学校来的新生,一定要先通过师兄、师姐的考验,没有通不过这回事,因为这直接决定你未来的四年,是否会过得一帆风顺。
小周说这件事情终究还是因人而异,不过学校里的“训新”再怎么严格,也比不上他第一次实习。大二那年,师姐给小周介绍了一次实习,让他去电视台当观众导演。观众导演,就是在录制节目的过程中,负责调动观众情绪、保证观众不私自离开现场的一种岗位。他们常开玩笑说的电视民工,就是这样。
那是小周第一次参加正式的大型节目录制,他还不知道,人是整个工作环节最难掌控的因素。
小周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试图调动观众情绪,无论他怎么努力,有些观众始终是冷漠的表情。现场负责的总导演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每当观众没有反应,他就开始用脏话骂小周,起初只是人身攻击,后来,小周的家人都没能幸免。
中场休息,嘉宾摔了一跤,观众趁乱散开,冲出录影棚到附近的卫生间上厕所。总导演处理完事故回到现场准备开录,看到现场没人,当即发飙,问小周:“你没有脑子是吗?不知道录制中间没人可以出去吗?”接着,他当着全体工作人员的面,指着小周的鼻子,骂他“你是傻子吧?”。骂完,他限小周一分钟之内,把厕所里所有的观众拉回现场。
小周冲进厕所,恳求观众回到现场。观众完全不能理解,眼前这个瘦小的年轻人,为什么连去洗手间的事都不肯宽容。等观众全部落座,总导演把小周拉到一边,先是沉默,过了会儿,气不打一处来,掏出口袋里的签字笔,摔在了小周身上。
那时小周才体会到,绝望,大概就是这种感觉。那些曾经告诉他“外面的世界跟你想的不一样”的人,从没打倒过他,打倒他的,倒像是这支签字笔。
有人拉了他一把,小周这才注意到,是那位一直站在他身后的摄像大哥。大哥走到他前面,把签字笔捡了起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扔到了总导演身上。
“傻缺。”骂完之后,大哥回到了自己的岗位。
【07】
我进公司的时候,小周只是个普通导演,有次录完像聚餐,小周说:“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才能当上总导演。”
一年之后,他当上了总导演。
那段时间公司在做一档真人秀,他们每天开会,仿佛要开到地老天荒,开完会紧接着就去录像,上山下海,最夸张的时候连着二十几天没休息。最绝望的时候,我们都安慰他说,忍完这一段就辞职。他突然间从绝望中恢复理智,质问我们:“都忍完了,我辞什么职?脑子有病啊。”
他回想起当年刚入职,每个同事的工作都有机会接触艺人。那时他还是个打杂的,终于有次熬到其他人都被分去负责其他工作,小周主动向领导提出,要去带齐豫工作,他第一次觉得,终于可以靠着这次机会大显身手。
结果,还没开机,小周就自顾自地问起问题,摄像师生气地打电话给小周的领导,怒骂一通,毫不避讳地当着他的面说:“你们这新来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出了问题我可不负责。”
在小周的挽救之下,片子还是正常播出了。
小周说,这么多年,庆幸自己始终坚持着自己认为该坚持的事情。
说到这儿,他突然问我:“你剪辑现在学会了吗?”
我尴尬地没有回答,这时候他多年前当主持人怕冷场的毛病又犯了:“算了,好歹我们现在都在努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嘛。”
【毕业10年,人和人的差距是如何拉开的】相关文章:
4.杜利奥纳人的国土
5.菲纽斯和妇人鸟
6.瓦尔哈尔宫
8.许罗斯和他的子孙
10.黑夜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