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天天故事网,与您分享正能量的故事!

比读什么专业更重要的是过什么样的人生

时间:12-01 现代故事 提交错误

  忘掉你的高考成绩吧,它和成才没有直接关系
  
  ——中国科技大学原校长侯建国
  
  大学和高中的教育有很大的不同,比起高中以成绩为导向的应试教育,大学更注重以兴趣为导向的素质教育。不管是通过哪种招生方式进入科大的,也不管过去的成绩如何,现在你们都站在了同一条新的起跑线上。
  
  英国生物学家约翰·格登中学时的生物课成绩和其他理科成绩都不好,他被同学讥笑为“科学蠢材”,但他还是被生物学深深吸引,申请了牛津大学的生物专业,由于成绩不佳,被古典文学研究系录取。他仍然对生物学情有独钟,学习一年的古典文学后,申请转入生物系,结果再次被生物系的老师拒绝,他只能自己开展动物学研究。然而,正是因为兴趣而不是成绩的指引,让他顶住了所有压力,经过不懈努力,最终以细胞核移植与克隆方面的先驱性研究荣获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我讲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成绩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成绩与是否成才也没有直接关系。
  
  再举几个近在我们身边的例子:2010年的时候,我们做过一个统计,当时获得科大最高奖——郭沫若奖学金的25位同学中,有15人的高考成绩低于我们当年录取的高考平均分。汤森路透2011年发布的全球顶尖一百名化学家榜单中,有12位华人科学家入选,其中有6位是中国科大校友,在这6位校友中,有4人的高考成绩在录取平均线之下。因此,同学们不要迷信高考分数,在未来的学习中,要忘掉过去、从头开始,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并坚持不懈。
  
  所有读过大学的都知道,如今的象牙塔里,学生能够获得的资源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正因此,年轻人面对的诱惑也多。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导致很多人迷失在信息的汪洋;张贴在校园里的各种海报——从社团招新,到企业的实习和兼职,再到进人才培养实验区、跟随导师做科研……这些机会该如何选择、把握?
  
  多读经典名篇,少看花边传闻
  
  ——浙江大学原校长林建华
  
  面对既丰富多彩又鱼龙混杂的未来,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强大的内在理性和人文素养,更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批判精神和决断能力。
  
  我们看到太多的人,宁愿听信似是而非的传闻,也没有耐心等待真相浮现;宁愿用网上信息做快餐式的拼凑,也不愿平心静气地理性思考。互联网使世界越来越小,也使信息变得纷繁复杂、混沌不清,我们的社会是多么需要更多的理性与冷静,而这正是你们需要在这里学习的。
  
  我建议大家,多阅读人类千百年沉淀下来的经典名篇,少看那些粗制滥造的花边传闻;多用批判眼光审视现成的结论,而不是盲从和迷信所谓的权威;多花时间参加集体活动,锻炼沟通交流能力,而不要沉湎在虚拟世界的幻觉之中;更多地去学习和培养自己“科学的方法,公正的态度,果断的决心”,而不是把生命浪费在眼前的急功近利上。
  
  恋爱要专一,啤酒不要喝多
  
  ——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
  
  中南大学是一所充满了农民的朴实情操与胸怀的大学,也是一所充满了工人的实干精神与力量的大学。你们的师哥师姐们甚至戏称它为左家垅职业技术学校。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很多人可能从胎教开始就在考试。没有分数,你们绝对进不了中南大学;分数很高,你们一定进了清华大学。但是,在大学,特别是在中南大学,分数重要,但不是最重要,不要把它当作大学里最重要的目标。我在分数上对大家的要求是考试不作弊、不挂科。其实考试不挂科很容易,晚上早点睡、早上早点起、老师的课好好听,基本可以通过。
  
  同学们,大学生活期间,你们除了学习,要多交朋友,但也要慎交朋友,要建立起和自己价值观相近的、志趣相投的朋友圈,朋友是一生最大的财富。
  
  学习业余时间,建议大家多参加一些与自己兴趣有关的俱乐部活动,多了解社会,多读读书。当然也可以谈谈恋爱,但要专一;可以喝喝啤酒,但不许喝多。人生路有很多,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可以尝试,容许犯小错,但不要犯大错,犯了小错误还可以改正,犯了大错就没机会改正了。人就是在犯错中成长的。
  
  成绩不如意,你可以在身体健康上发力
  
  ——辽宁大学原校长黄泰岩
  
  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曾经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但无论是大师还是大楼,都是用来培养人的,所以,大学的本质是培养人。但培养什么样的人,即何为人,中国字说得很清楚:人,一撇,一捺。
  
  人之所以成为人,需要具备两个要素:一是精神,二是物质。人首先是物质,所以要有强壮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灵。考我的博士生,我通常首先要问他们的问题就是“能吃吗?能睡吗?”——因为能吃能睡,才能把握节奏,才能做好功课。所以同学们,在校四年,一定要锻炼好身体,坚持出早操,上好体育课,爱上做运动,坚持每天出出汗、排排毒、洗洗肺。
  
  全国著名英语教学和管理专家、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大学时学习成绩追不上同学们,他在毕业时对他的同学讲:“这辈子如果我追不上你们,我就会保持心情愉悦、身体健康,到了80岁之后把你们一个一个都送走,我再走。”这也是一种胜利。
  
  但是,人要成为人,还必须有点精神,这就是做人的根本,正所谓“先做人,后做事”。作为底线,至少是边做人,边做事。只要精神不倒,人就永远不倒。
  
  “玩”在武大,可你们真的会“玩”吗
  
  ——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
  
  有人调侃说,“爱在华师、学在华科、玩在武大”。我认为在武大能“玩”,是一大幸事,这个调侃我们接受。
  
  武大的“玩”绝不是无所事事的“吃喝玩乐”,而是在教学的灵活、科研的创新、校园的开放、文化的丰富中注入“玩”的要素,让同学们在玩中学习、在玩中碰撞、在玩中思考、在玩中提升。
  
  我希望你们取“自由武大、创新武大”之生势,放飞梦想、自由探索、锐意创新,玩出个性、玩出品味、玩出特色、玩出水平、玩转国际舞台,让“玩”成为武大靓丽的品牌!

【比读什么专业更重要的是过什么样的人生】相关文章:

1.勇敢及战争之神提尔

2.海姆道尔和人类的等级

3.天地开辟与神之起源

4.杜利奥纳人的国土

5.菲纽斯和妇人鸟

6.瓦尔哈尔宫

7.带回地狱的恶狗刻耳柏洛斯

8.许罗斯和他的子孙

9.南极星和北极星的传说

10.黑夜女神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