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天天故事网,与您分享正能量的故事!

台州“学霸村”四兄弟全是硕士博士

时间:12-10 现代故事 提交错误
  一个360多户人家的村子,父辈都是务农或打工,孩子们个个有出息

  如今,上个大学并非难事,但在十几二十年前,“大学生”三个字的含金量,那是相当高的,更遑论硕士、博士。在三门县花桥镇上潘村,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就不断有人考上大学,其中还包括大半的硕士、博士和重点大学生。上潘村的这个优良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被称作“学霸村”并不为过。

  务农为主的小山村,竟然盛产“学霸”

  与大部分农村一样,上潘村许多村民的生活来源,不是靠出门打工,就是在家务农。

  “以前村民种地养家的多,现在还是以打工为主,年纪大些的妇女农忙时出去采茶、摘杨梅,年纪轻的就在工厂里上上班。”村书记潘道福向记者介绍,“实际上村里并没有传统的文化氛围,靠的还是孩子们自身的努力。”

  上潘村是三门花桥镇34个行政村之一,360多户人家,1100多口人,村中大学以上学历四五十人,而且大半进了重点大学,其中博士6人,硕士4人。按照人口比例,村里每20多人中,就出了一个大学生。

  这个比率虽然在城里的社区中并不算高,但对这样一个小村来说,已经算不错的成绩,因此不论在花桥镇当地还是三门县,上潘村都小有名气。而除了“学霸”的名头,上潘村的孝义风气,也颇为人称道。

  1982年,村民潘道亮考上清华大学,成了上潘村的头条新闻,村民对此津津乐道,潘道亮也成了村里孩子们学习的榜样。从此以后的每年高考揭榜时,上潘村总能传来喜讯,谁家儿子上了北大、清华,谁家闺女被浙大录取,考上重点大学,成了村里光荣且骄傲的大事。

台州“学霸村”四兄弟全是硕士博士

  普通打工家庭,四兄弟全是硕士博士

  村里有人考上重点大学,为何对其他孩子有那么大的感染力?榜样的作用有多强大呢?潘道福告诉记者,事实上,村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虽然下一辈寄托了家长的期望,但家长并不会拿别人的成绩来要求孩子。“大人只是告诉孩子们,读书是一条有前途的出路,至于这条路怎么走,全凭孩子们自己的努力。”

  村民潘道标一家,可以说把村里的“学霸”气场发挥到了极致,成了村民们羡慕和学习的对象。潘道标的4个儿子中,大儿子潘丙法获硕士学位;二儿子和三儿子是双胞胎,都是博士,小儿子潘丙军也是博士。

  这样一个高学历家庭,家里可并非什么“书香世家”。父亲潘道标本人只有小学毕业,做过代课老师,后来转行打石板,用艰辛的体力活去维持孩子们的念书所需;母亲毛小娥靠在外打零工赚钱。

  潘道标说,自己并没有对孩子们提什么要求,自己吃苦是给他们创造条件,孩子们意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时候,才会尽力去把书读好。

  成了“人生赢家”,不忘反哺故乡

  “学霸”两字,是对他们在学业上成绩的肯定,走出校门后,上潘村的“学霸”们也顺其自然地成了社会上的“人生赢家”。

  上世纪80年代的初代“学霸”潘道亮,目前在宁波开公司;潘道标的4个儿子中,有交警队大队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生物研究员;隔了两代的后起之秀潘安强,成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中南大学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虽然成就不一、领域不同,工作生活在世界各地,但是上潘村这些“学霸”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走到哪儿,都没忘记家乡。如潘道标的几个儿子,不仅回乡帮村民安装了路灯,还帮助母亲做公益。

  潘道福介绍,逢年过节,走得再远的孩子们,也会回家陪伴父母,近年来,事业成功的“上潘娃”回馈父母,造福乡亲的事例已经越来越多。

  “村里的孝义氛围、学习气氛影响了学子们,他们学成后在社会有所成就,再回头反哺故乡,给村里的年轻人树立好榜样,如此良性循环,相信会影响村民逐步改变自己的命运,让上潘村越来越好。”潘道福说。

【台州“学霸村”四兄弟全是硕士博士】相关文章:

1.勇敢及战争之神提尔

2.海姆道尔和人类的等级

3.天地开辟与神之起源

4.杜利奥纳人的国土

5.菲纽斯和妇人鸟

6.瓦尔哈尔宫

7.带回地狱的恶狗刻耳柏洛斯

8.许罗斯和他的子孙

9.南极星和北极星的传说

10.黑夜女神

推荐文章